神经科-垂体瘤.


类别

神经科/神经外科手术/颅脑手术

概述

垂体瘤大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垂体腺位于蝶鞍内,顶部是鞍膈,是硬脑膜襞,垂体柄和蛛网膜套穿入其中,视交叉位于鞍膈上方垂体柄的前面。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包含有颈动脉颅内段和第Ⅲ、Ⅳ、Ⅴ、Ⅵ脑神经,颈动脉通常伴随腺体2~7mm。解剖上垂体腺分为腺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后叶,由下丘脑释放因子影响,腺垂体分泌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ADH)。
直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称为“微腺瘤”。较大的肿瘤或“微腺瘤”可能向蝶鞍骨质或向两侧的海绵窦浸润生长,向上压迫视交叉并可侵犯下丘脑和第三脑室。大约10%的垂体瘤局部浸润,但肿瘤转移罕见。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及分泌不同的激素引起的生理学的改变。压迫视交叉产生视野缺损,从蝶鞍向上扩展的肿瘤产生海绵窦内脑神经损害的症状。头痛是常见的症状。     

术后管理

垂体瘤术后发生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的情况各不相同。神经垂体的损伤导致ADH分泌功能的暂时丧失,此时垂体柄直接释放ADH,因此DI症状减轻。DI通常发生在术后12~24小时,表现为多尿、血浆渗透压增高及高钠血症。由于肾脏聚集能力下降,尿渗透压很低(通常低于1.002)。治疗应用低渗液体,液体量大约为尿量的三分之二,也可以选用0.5%的氯化钠盐水。完全尿量体积的输液治疗防止血浆体积的正常化及液体过剩。垂体加压素或DDAVP能明显减少尿量。


大诚 2022年8月4日 14:31 收藏文档